官宣!第25个万亿GDP城市,诞生了

2024-01-11 16:14

 作者:余飞

01 | 第25个万亿GDP城市诞生
毫无意外,常州成功晋级万亿GDP俱乐部了。
 
据“常州发布”近日发布的消息,2023年,常州迈入万亿之城。具体数据,尚未公布,要等统计公报发布才能获悉。
 
 
自此,常州成为继2021年东莞GDP破万亿后,全国第25个万亿GDP城市。江苏也迎来第五个“万亿城市”。
 
不出意外,烟台会是第26个,而且晋级时间也会是2023年年末。从而形成26个万亿GDP城市格局。
 
回顾一下各城市晋级万亿GDP的时间线路。
 
2006年上海GDP突破万亿,2007年北京晋级,2010年广州、深圳突破万亿,2011年苏州、重庆,2014年天津、成都、武汉,2015年杭州,2016年南京,2017年无锡、长沙、青岛、宁波,2018年郑州,2019年佛山。2020年,西安、合肥、济南、福州、泉州、南通同时晋级。
 
2021年东莞。2022年断档。2023年,常州。烟台虽然还未公布,但基本也毫无悬念。
 
去年本号分析常州、烟台半年报与三季度报经济时,就说过,这两座城市基本2023年基本可以躺着进入万亿GDP俱乐部。
 
烟台统计局公布:前三季度GDP为7260亿元,实际增速6.7%。
 
常州统计局公布:前三季度GDP为7006.1亿元,实际增速6.7%。
 
 
数据:烟台、常州统计局
两座城市,跑出了同样的速度,而且都大幅跑赢了全国平均增速。巧的是,上半年的增速也都是7%。显然两座城市在暗暗较劲。
 
从去年两座城市的第四季度GDP来看,烟台即便四季度GDP原地踏步,也能成功晋级。常州只要稍微增长一丢丢,也能实现晋级。
 
如今常州已然官宣晋级,烟台更加没有悬念。
 
02 | 常州凭什么
常州凭什么能跻身万亿?答案在于其对工业的执着。
 
中国的城市向来都是政策主导。顶级城市,都是顶层设计的结果,比如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等城市。尤其是京沪。
 
这样的城市,能获得普通城市根本无法享受的政策利好和重视度。优质的产业,基本都会花落这些城市,比如金融产业,谁能与北京、上海争锋。
 
作为普通地级市,想要在万军丛中崭露头角,唯有一步一个脚印,坚持不懈打造自身的产业,成为硬拳头。
 
常州就是做对了这些。
 
在过去十多年众多工业城市纷纷追逐服务业的大背景下,尽管常州也在提升服务业占比,但始终坚守工业立市的底线。
 
从投资数据可以看到,过去几年常州大量的投资都投向了第二产业,去力推制造业。2021年常州固定资产投资中,第二产业占比达到了43.14%,相较于2015年仅下降了8.64个百分点。
 
 
来源:常州2022年统计年鉴
这种背景下,在大多数城市第二产业占比快速下滑的时候,常州只是略微减少了一点点。2015年第二产业占比49.6%,2021年仍有47.7%。
 
第二产业对经济贡献,仍在一半左右。
 
 
来源:常州2022年统计年鉴
这是常州的明智之举。
 
在坚持工业的路上,常州收获满满,目前常州拥有4个千亿制造业产业,分别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(产值2956亿元)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(产值1485亿元)、通用设备制造业(产值1116亿元)、专用设备制造业(产值1036亿元)。
 
4个千亿产业产值合计6527亿元,位居全国第18位。
 
 
而且,在资金大规模砸向第二产业的背景下,常州抓住了当下最时兴的产业,新能源。常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,就连苏州都艳羡不已,提出要向常州学习。
 
2022年常州新能源汽车实现整车产量34万辆,占江苏全省的一半,位居全国第6。
 
常州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,预计2023全年新能源整车产量68万辆占全省产量的70%。其中理想汽车发布2023年收官战报,全年交付376030辆、同比增长182.2%,成功斩获造车新势力全年销冠。
 
同时,常州2022年新能源产值超5000亿元,形成发电、储能、输送、应用的产业生态闭环,动力电池产销量居全国第一。
 
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,会是常州在未来继续攀升的一个重要筹码和根本底气。
 
就在近日,江苏省印发了《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支持常州打造“新能源汽车之都”。
 
并且定下了目标,到2025年,常州的新能源领域产值规模力争超万亿元。
 
2023年,常州不仅实现了GDP晋级,也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实力,赢得了新一轮地铁规划批复。
 
2023年9月,常州地铁官方披露,国家发展改革委对《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(2023-2028年)》进行了批复。
 
 
来源:常州地铁官网
尽管从地铁客流强度来看,常州并不具备获批的资格,但常州还是运气爆棚,成功拿下了地铁二期规划。
 
只能说,越努力越幸运,成为常州这座城市的注脚。
 
03 | 粤苏争霸格局或将改变
随着常州官宣以及烟台基本毫无悬念晋级,中国城市迎来了新一轮变局。
 
GDP万亿之城增加至26个。
 
其中北方7个,分别是:北京、天津、青岛、郑州、济南、西安、烟台。
 
南方19个,分别是:上海、深圳、广州、重庆、苏州、成都、武汉、杭州、南京、宁波、无锡、长沙、佛山、福州、泉州、合肥、南通、东莞、常州。
 
下一批准万亿城市,分别是唐山、徐州、大连、温州。
 
同时,随着常州入局,江苏万亿GDP城市数量增加至5个,超越了广东的4个。
 
这或许会改变粤苏争霸格局。
 
粤苏之争,是中国区域角逐赛中最有看头的一组,两个超级大省相爱相逐了几十年,广东始终压着江苏一头。
 
但从最近几年的走势来看,江苏的确看到了超越广东的可能性。
 
改革开放之前,江苏的GDP同样位居第二,但当时的第一不是广东,而是上海。广东的崛起是在90年代开始的。
 
上世纪80年代江苏,依靠苏南模式大力发展,曾短暂位居过第一。但后来在改革春风之下,珠三角中的广州、深圳强势崛起。1989年,广东正式超越江苏,奠定了其中国经济第一强省的地位。
 
同时,江苏退居至第二席位,这种广东第一江苏第二的格局,一直维持到如今。
 
而且过去的33年,大部分时间里广东都在拉大与江苏之间的差距。
 
1989年广东领先江苏59.54亿元。1990年差距扩大破百亿,1997年差距扩大破千亿,2000年扩大至2000多亿,2007年扩至5000多亿,此后几年差距略有缩小。
 
到2016年差距又开始拉大,2019年是广东与江苏GDP差距最大的一年,当年广东领先江苏9330.1亿元。
 
 
数据:广东、江苏统计局
但从2020年开始,差距又不断缩小,去年两者之间的差距缩小至6242.98亿元,相比于2019年的差距跌了三分之一左右。
 
2022年前三季度广东领先江苏3070.52,2023年前三季度差距缩小至2981.63。尽管缩小量不是很大,但趋势一直在维持着。
 
最关键的是,常州在助力江苏,而广东方面,今年东莞的表现非常拉胯。
 
当然,从整个战局来看,广东有深圳硬挺,深圳仍在大象狂奔。
 
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GDP增速为5.2%。
 
江苏万亿城市方面,苏州(4.2%)、南京(4.5%)跑输了大盘,无锡(5.8%)、南通(5.5%)、常州(7%)跑赢了大盘。
 
广东万亿城市方面,广州(4.2%)、佛山(4.9%)、东莞(2%)跑输了大盘,深圳(5.4%)跑赢了大盘。
 
饶是如此,窃以为,未来五年是江苏能否超越广东的最佳时间段。
 
一方面在于,江苏各城市表现整体优于广东。
 
另一方面,则是江苏的散装发展模式,优于广东。
 
江苏下辖的13个城市个顶个的能打,人送外号“十三太保”。
 
江苏13个城市之间的实力是次第减小。
 
广东看似有双中心(深圳、广州),俩辅助(佛山、东莞),但从上帝视角和几不均衡的发展现状来看,实则也是单中心发展,珠三角视作一个城市。
 
过去,这种模式还看不出优劣,但如今全球环境风云变幻,江苏的模式明显更能分化风险。
 
这一点,从两个大省各城市的GDP增速可以明显看出。
 
2022年,江苏13个城市,去年GDP增速在4%以上的城市有三个,最低的也有2%。
 
反观广东21个城市,增速最高的只有3.3%,增速最低的为-1.3%。
 
 
数据:各城市统计局
无论江苏未来能否超越广东,广东与江苏之间的龙虎斗,是未来区域竞争中最具看头的一组。
 
谁是第一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,这种良性竞争,会激发各城市的斗志,形成千帆竞逐的盛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