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对象没?啥时候结婚?啥时候生娃?没有一位适龄青年过年回家能逃过这样的灵魂三连击。
如果说小时候有烟花和压岁钱春节就很完美,那作为适婚青年,不被催婚、内心平静的春节就是一种幸福。
然而长辈催婚、催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,这是贯穿于整个文化的现象。也就是说对你催婚、催生的长辈自己年轻时也曾经历过,不同的是过去是父母帮儿女包办,现在是父母催你结婚生子。
可以推演一下,等现在这些被催婚的年轻人成了长辈后,她们会不会催促自己的孩子也早点结婚生子?小编觉得,绝大部分还是会的。
(图片来源网络)
为啥长辈都爱催婚?
年轻一代视婚恋情况为不宜讨论和过问的“个人隐私”,但是从长辈的角度上看,他们过问你的婚姻关系只是他们表达对你的关心和爱护的方式,毕竟他们很难和你找到其他的共同话题。
社会性别研究者齐姜在接受采访中时也表示,很多长辈认为婚姻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基本保障和社会认可。比如,结婚了才有人照顾,结婚了才完成了人生一大任务。当然,对子女催婚也是他们想要延续下一代,结婚了才能抱孙子。
另外,长辈也受到他们的朋友、亲属等社交圈的社会压力。他们认为如果自己的孩子尚未结婚,和人家的已婚孩子形成对比,他们觉得自己负有责任、没有颜面等等。上一代人和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的教育和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,婚恋观念也随着时代变化,造成了这种差异。
然而在“每逢佳节必催婚”的情景下,并没有改变“单身潮”的到来。
中国单身潮来临?
未来单身人口或超4亿
事实上,在当今社会,单身已经成为了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。早在2013年,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·克里南伯格就写过一本名为《单身社会》的书,他对海量的第一手资料与调查统计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后指出,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、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,不少发达经济体都已经进入了这一社会形态。另有数据显示,瑞典的单身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51%,美国为45%,日本为32.4%,韩国为23.9%。
我国也不例外,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: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.4亿,其中有7700万人独居。另据估计,到2021年,第二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。在单身的群体中,适婚高学历人口中女性占比已超越男性,并在一线城市更为明显。
而近些年我国结婚率接连下降,离婚率持续上升,由此导致的单身人口越来越多。市场预计,未来我国单身人口将达到4亿。
为什么单身人口越来越多?
社会学家李银河曾在一个节目中分析了单身潮的原因。
结婚可能不仅仅是两个人组成一个家庭, 也意味着两个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。
对于年轻人来说,比起承担那些重担和处理繁琐的关系,单身或许是最快乐的一段时光。
女人独立之后,没有绝对的理由结婚了
其实男女平等的发展,对于“单身潮”有着很大的影响。
健身、瑜伽、旅游、养猫...好像总有做不完的事情,根本不需要去恋爱结婚,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过成理想中的样子。
离婚的成本太高,好多人从经济上接受不了,损失太大,既然如此何必当初。
有数据统计,2019年,全国婚姻登记机关一共办理了结婚登记947.1万对,离婚登记415.4万对,选择离婚的夫妻将近半数。
这个数据不免让人惊讶,每天都有多少对曾经说好一辈子的人分道扬镳。
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,还有情感上的折磨。
请收下这份《春节催婚回怼指南》
不过对于适婚青年来说,春节催婚如同面临双重暴击,既然催婚的伤害力这么大,这份《春节催婚回怼指南》请收好!
初级回怼:自信法
想完美应对亲戚朋友拷问,你要有自信、有实力,在心理上战胜敌人。如果你的事业很成功,钱挣得也超多,人的状态又很好,想必亲戚想“喷”你也是无从下口。
中级回怼:主动出击法
先发才能制人,如果能在这场“没有硝烟的战斗”中抢占先机,那么你基本上就赢了一半了。
当亲戚长辈聚会,在空气中嗅到即将被催婚的危险气息时,就势必要开启“战斗”模式,主动出击。当然你的话题一定要能戳中七大姑八大姨的敏感点,比如
“阿姨,快坐下,您孩子在哪买的房?多少钱一平方米啊?”
“叔叔,喝口水,你孩子在哪工作?年终奖多吗?”
高级回怼:卖惨坦白法
其实,很多人还没有结婚,并非不愿意,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。有时候对外美其名曰结婚对象要慎重选择,也不过是一种对于对于未来生活的挽尊罢了。当实在被问到无路可退的时候,不如就坦白一次,“是啊,我喜欢的不喜欢我,可能这辈子真的结不了婚的吧”。每当这么一说,亲戚们反而会来安慰你,“结婚其实也没那么重要,一定要保持好心态啊,咱不着急。”这个时候虽然赤裸,但好歹终于可以暗自松一口气了。
而对于那些不太关心自己的问候,也可以这样调侃一下,“我现在负债了几万,没还清之前没办法结婚,你能借我钱吗?”必定一剑封喉!
金士杰《剩者为王》中的独白一度刷爆朋友圈,让无数被催婚的青年们心有戚戚焉。
“催婚”虽然并不是正确的做法,但是作为父母爱子心切也未尝不可以理解。只是在催婚大氛围下,父母和子女都很难静下心来聆听对方的真实想法,一味的“催婚”只会激起更强的逆反心理,导致本该团圆的春节最后不欢而散。
作为子女,面对“催婚”不能选择一味的逃避和抗拒,试着站在父母的立场上考虑问题,“催婚”只是家人担心和关心的一种方式,你仍然可以保留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。
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
综合:封面新闻、澎湃新闻、苏宁金融等
责编:李剑华,实习生余笑敏